新聞事件
2012年美國知名的購物網站Target透過掌握消費者購物習慣,預測出高中少女懷孕,寄送關於孕婦裝、育嬰家具及嬰兒圖片的優惠券,而少女的父親卻對於女兒懷孕完全不知情。當你今天在購物網站上搜尋自行車,之後網站便開始推薦你相關的自行車零件;午後在旅遊網站訂了機票,於是你的信箱開始收到飯店的廣告;晚上在社群網站點了某個朋友讚,於是接下來你的塗鴉牆就不斷地出現那個朋友的動態。相信我們都有類似的經驗,而這些便是演算法所形成的過濾泡沫(Filter bubble)的開始。
什麼是過濾泡沫(Filter bubble)?
過濾泡沫(Filter bubble, 又譯「過濾氣泡」)是網路組織先驅者Eli Pariser(2011)所提出的概念,Eli Pariser在2011年出版書籍The filter bubble: What the I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同年也在TED進行演講。過濾泡沫欲表達的即是目前演算法下所呈現的個人化訊息,我們被我們所喜好的、感興趣的、切身相關的的資訊所形成的泡沫給包圍起來。
舉例而言,當不同政治立場的二人不斷地在社群網站上對自己所支持的觀點,進行按讚與分享,社群網站經由演算法的運作與判斷之後,這兩個人幾乎就只會看到自己所支持觀點的人物與貼文,也就形成各自的過濾泡沫。
過濾泡沫(Filter bubble)的影響
但是我們並不知道背後計算的機制為何,我們也無法要求保留那些跟我們不相關的資訊,更重要的,我們甚至不知道被演算法排除掉的資訊是什麼(Pariser,2011)。因而導致一個個相同立場的群眾在網路上相互取暖,因為社群過濾機制而沒有看見、也無法看見其他立場的人的言論與思維。
Pariser(2011)就表示希望這些社群媒體在演算法中應該具備公共意識及公民責任,並且將演算法公開透明化,讓使用者可以了解演算法為我們過濾了什麼,並且給予使用者控制權來決定什麼資訊與觀點該過濾,才不會導致人人看似都連結在一起,但是其實都是被孤立在個人的網路之中。
以下是Eli Pariser於TED演說的完整影片:
外界誤解與批評
過濾泡沫(Fliter bubble)是社群媒體藉由內部的演算法,過濾出只屬於我們個人及其圈內的議題,而這將會造成「自私的循環」,使得一些重要的公共議題被我們個人內部的議題剔除與忽略,讓我們被限制在自己的資訊過濾泡沫中。但是此概念也產生了很多批評與誤解。
概念核心的誤解
過濾泡沫(Fliter bubble)容易使得大眾誤解此概念的核心,進而質疑各類社群服務的演算法。Pariser並非主要在批判社群過濾技術,而是關注於如何讓「公眾道德議題」在社群媒體蓬勃的時代,能夠在私人社群的圈內之間被無障礙的傳播。
忽略大眾對公共議題的冷感
Pariser在演講中為了凸顯公共議題的重要性,推崇了過去立場獨立與人為編輯的好處,此處有些類似圖書館員進行圖書選擇,或是獨立書店店員進行選書的歷程。但是此未考慮到公共議題一直都是大眾冷感的領域,希望透過傳統時代的人為編輯來幫助大眾獲得個人圈之外的資訊,此等想像似乎過於簡化。
過濾泡沫的過去與現在
過濾泡沫(Fliter bubble)並非現今才發生,過去只有老三台、報紙與雜誌的傳統時代,如果我們都只閱讀一家媒體的新聞,也深陷於過濾泡沫之中,因為每一家媒體都有其報導的偏好與角度,提出議題設定論(Agenda Setting)的學者Cohen(1963)就曾說:「The press may not be successful much of the time in telling people what to think, but it is stunningly successful in telling its readers what to think about.」
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
傳播學的理論,屬於傳播效果論的一支。議題設定指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報導內容的方向及數量,對一個議題進行強調。在媒體上被強調的議題,與受眾心目中所認知的重要議題,有顯著的關聯,而媒介在這個過程中有重要影響。
因此現今的社群媒體的出現,讓我們有機會一次閱讀各家媒體不同的新聞觀點。然而又因為社群演算法的出現,造成了新的過濾泡沫,因此我們必須先建立個人的資訊自覺,善用各類網路工具使資訊可以多元的呈現出來。
重要的是個人對資訊獲取的意識
儘管有了這些資訊工具,最重要的仍是個人對於資訊獲取的意識,如果人們想法還是停留在「被動的接受他人餵給的資訊」,那麼無論使用什麼工具、演算法、管道,一定都還是會被困在過濾泡沫中,因為根本就沒有想要主動的思考如何獲取我們想要的資訊。另外,對於尚未意識到「突破個人在社群的過濾氣泡」的人來說,不管使用什麼方法,他還是一樣會侷限在自己的過濾泡沫中。
所以首先必須先意識到突破過濾泡沫的重要性,並且理解到「主動」獲取、吸收、思考資訊,才算是成功的突破過濾泡沫。接下來幾周我們會介紹幾種合適的網路工具,讓大家可以藉由這些工具突破過濾泡沫。InfoChamber
相關閱讀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